2020年3月5日是全国第57个“学雷锋纪念日”和第21个“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”。现在正处于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的关键时期,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,我校的优秀学子毅然加入了当地的志愿服务团队,为广大父老乡亲保驾护航。三月是“战疫情 心连心”学雷锋志愿服务月,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我校优秀志愿者的风采吧。
陈磊是会计183的一名学生,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他积极加入到志愿者服务的活动中,以自己的行动服务更多需要帮助的人。每天他需要对小区出入人员及车辆进行劝返、登记、消毒,对未戴口罩的行人进行提醒;上门入户登记居民信息及有关疫情情况;张贴疫情防控写真海报,循环播放疫情防控广播等。他每天驻守在小区进出口和街道要道,对进出人员进行体温测量、实名登记,对走亲访友的老百姓进行劝返,并提醒大家正确佩戴口罩、做好防护措施。


徐东是会计183的一名女同学,当知道街道办事处开始招募志愿者时,她第一时间主动报名参加。她说在寒假期间遇上了疫情自己也想做些什么,社区设置了防疫卡点我就想着和工作人员一起为社区的群众服务。她每天的工作就是查询登记各家各户的人员情况,给村民们普及防疫知识拦截外出的车和人进行询问登记。挨家挨户的排查是否有武汉返乡的务工人员及学生,具体到时间乘坐的交通工具是什么,家里是否有发热咳嗽的情况等等。


家住安顺市镇宁县北关社区的会计184班王鑫蓥同学,在疫情期间积极响应号召,投身于抗疫一线,做起了一个可爱的播音员,倡导大家不出门不集会,奔波于各个站点巡逻,给抗疫人员配发通行证。


家住清镇市新店镇的王昌敏同学,家住贵州从江县的石丽娟同学和家住从江县刚边乡的韦灵利同学,协助家乡基层政府组织,在疫情期间设卡劝返村里外出人员和对进村人员进行体温测量,车辆消毒等工作!尽管条件简陋,贵州天气寒冷,抗疫站点也没有很好的设施,一个小炉灶,一根简单的栏杆,一面象征精神的党旗,一个随便搭建的小帐篷,有时可能还吃不了一顿热乎的饭菜,一杯热水,。尽管条件简陋,但她们一直守候在村里的一线,为身后村子里的村民,家人拉起了爱的封锁线,生命的拦阻索,为我们坚强,热心的同学们点赞!



冉莎莎,女,19岁,共青团员,家住贵州凯里。当冉莎莎看到线上有报名参加志愿者活动的通知后,就踊跃报名参加,成为了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。当她被问到为什么会投身于志愿者服务工作时,她说:“作为一名共青团员,有一分热,就应该发一分光,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应有的贡献。”冉莎莎所在志愿者的队列中,在城西街道长征社区主要对外来凯人员进行了一步步的排查,一是对前期摸排的无人在家或电话号码错误的业主,志愿者分组上门核实,确保不落一户、不漏一人。二是严格按照凯里市委市政府要求对社区进出车辆、进出人员进行登记,并测量体温,禁止外来人员进入,落实早发现、早报告、早隔离。冉莎莎同学主要从事对小区进出人员及车辆进行扫码登记,确保万无一失。


杨震,男,21岁,共青团员,家住贵州铜仁。作为贵州职业技术学院一名大学生,在一次与父母闲聊时,了解到当前疫情防控面临的一些情况:当地疫情防控卡点人手不够,工作人员每天要进行十几个小时的工作,工作强度大,忙不过来,现在如果有一批志愿者加入就好了……也就在这一刻,杨震同学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,心想疫情期间也要为国家为社会做点什么,于是毅然决然地加入到铜仁甘溪镇塘边村志愿者的工作中,忙碌的身影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作为志愿者的他积极主动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来,积极弘扬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的志愿精神和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务、自我提高的主人翁精神,充分彰显了爱心善意和责任担当,和大家一起成为联防联控、群防群治的重要力量。杨震同学还主动承担起在村口值班、村里大街小巷以及入户消毒的任务,还和“村两委”成员一同张贴公告、倡议书,升群众防控疫情意识。

代云兴同学参加社区检查出自己的一份力,他说“志愿者的精神就是帮助他人,服务社会,(志愿者精神)就是帮助他人,服务社会。同时传播他(志愿者)的爱心、善良这些,我理解的是这样。”赵欣同学也在疫情时和他的朋友一起参加社区服务,我们要向他们学习,大家一起抗击疫情。


经济管理学院会计181班陈猛同学,罗云菲同学在疫情期间也参加了当地的志愿者活动。作为当代的青年大学生他们很好的诠释了这种无私奉献、挺身而出的精神,是值得我们学习的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,各个岗位上的人们都各司其职,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最好。在这防疫的特殊时期,返乡的大学生们活跃在疫情防控工作前线,虽然不能像医护工作者一样奋战在抗疫一线,但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在基层防疫一线践行着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。
